咨询热线:0512-52936332
2019年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及答案4885
发表时间:2018-12-30 16:25来源:江苏成人高考网 2019年江苏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 A.根本标志 B.重要标志 C.本质特征 D.核心标志 答案:B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民族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团结制度 D.民族合作制度 答案:B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 A.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管理科学、教育等部门 C.与国外进行民间交流 D.广泛联系各界各阶层群众 答案:A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四项基本原则 D.爱国主义 答案:C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民族冲突问题 C.历史遗留问题 D.根本利益问题 答案:A 6.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答案: C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最终能够驳倒不可知论的是 ( ) A.实践 B.逻辑证明 C.经验 D.感觉 答案:A 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 A.客观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绝对性 答案:C 9.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世界统一于客观精神 D.世界统一于自然界 答案:B 1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B.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C.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答案:B 11.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 ) A.矛盾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规律 答案:B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辩证否定 D.普遍和特殊、个别和一般、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 答案:B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答案:B 14.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A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 )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人 D.劳动对象 答案:C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组是 ( ) A.哲学、宗教、心理学 B.艺术、道德、逻辑学 C.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 D.哲学、艺术、道德 答案:D 1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D 18.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都面对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能选择的。这种观点是 ( ) A.历史唯物主义的 B.机械唯物主义的 C.宿命论 D.唯心主义的 答案:A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是 ( ) A.并列关系 B.继承关系 C.继承与发展关系 D.发展关系 答案:C 2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 A.当今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答案:A 2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腐朽 B.帝国主义的入侵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农民的落后愚昧 答案:B 22.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 ) A.工人问题 B.知识分子问题 C.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D.农民问题 答案:D 23.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 ) A.工农武装问题 B.领导权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答案:B 24.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明主要矛盾的是 ( ) A.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D 25.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 A.保持社会稳定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改革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C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经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C 2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答案:B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阶段 答案:A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是 A.实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30.所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本或资产的 A.生产方式 B.组织形式或经营方式 C.流通方式 D.归属方式 答案:B 3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人民 答案:D 32.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 A.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B.中央人民政府委派 C.当地选举产生 D.当地协商产生 答案:A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中介机构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答案:A 34.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区别是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最广泛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 答案:B 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共产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36~40题为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 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正确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 答案:正确。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正确理解它。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由于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因而它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 42.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绝对的。 答案:错误。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区别都是有相对性的,因为它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也不例外。 (2)事物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意义上说是量变,从另一范围、意义上说又是质变;反之亦然。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整个事物变化过程来说,它是属于量变,但就事物的这一部分本身来说,它又是质变。 (3)如果把事物变化的范围加以确定,那么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又具有绝对性,否则就会混淆量变和质变的原则区别。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中应有之义。邓小平理论中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4.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5.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 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也包括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一部分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国的革命历史经验证明,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问的互相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属于统领地位。其他三个方面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其他三个方i面都是为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其他三个方面的精神条件。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的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文章分类:
专起本试题库1
|
南京成人高考 | 无锡成人高考 | 徐州成人高考 | 常州成人高考 | 苏州成人高考 | 南通成人高考 | 连云港成人高考 | 淮阴成人高考 | 盐城成人高考 | 扬州成人高考
|